您可能聽說過「被數據淹沒」這樣的說法。如果您身在CPG產業,想必也經歷了智慧型裝置擴增以及工廠區域收集數據的過程,您的組織內不論任何部門,也都尋求擴充更多數據。
行銷部門追蹤消費者行為與趨勢,也必須因應消費者對供應鏈透明化的期望做出調整。戰略尋購聚集了供應商數據;工廠區域收集生產的KPI。任一部門產出的數據都為滿足其特定需求。
不過這些數據往往受困於「功能性壁壘」,使得CPG公司錯失良機,未能廣泛運用此類數據,提升企業各部門在可據以行動資訊的能見度。
舉例而言,製造產業擁有許多可追溯至原物料供應商的產量和品質相關數據。這類資訊可讓採購決策徹底將所需結果最佳化,因而對尋購組織來說非常有效益。
然而當尋購組織挑選供應商時,通常缺乏可輕易將生產相關績效數據與歷來供應商績效數據整合的工具。
將資訊串接並運用於決策,實為數位轉型要設法解決的難題。
儘管有部分CPG公司因COVID-19全球大流行而加速了數位轉型,但絕大多數難以維持轉型動能。實際上根據本研究發現,大部分的CPG公司仍處於先導測試階段。
為何CPG公司的數位轉型呈現發展停滯
過去數年來,我們有機會與多家CPG公司合作,這些公司正尋求更有效地運用其數位投資的方法。在我們合作期間,發現這些公司的數位發展受限出於某些共通因素。這當中也許有些因素同樣適用於貴組織:
- 關鍵數位概念的投資報酬率無法說服領導高層,導致公司投入的發展停頓不前
- 概念驗證與先導測試階段取得良好進展,不過專案計畫的設計構想難以擴充規模,或者難以取得組織各部門認同,因而使進度受阻
- 解決方案鎖定在單一部門在事業上遭遇的困境,例如工程、營運或供應鏈,而未能以全面的視野觀照
- 公司採取「技術優先」的數位轉型方針,早期投資因而過度向技術能力傾斜,使得實現價值的時間更為延長
以上這些問題有何共通點?一般來說全是因為缺乏高層最初期的支持,以及聚焦於最終目標的一貫性數位策略。
成果導向的策略重新獲取動能
通往數位轉型的康莊大道,起點並不是技術或數據,而是對於目標成果的明確願景,以及有哪些要嘗試解決的問題。
若要維持住動能以及鞏固來自高層的支持,「格局遠大、小處起步,以及快速擴張」變得非常重要。亦即,起步先找出一些對高價值用例最有影響力的成果,然後加快腳步以遞增方式優先證明該價值。
例如有一間我們合作過的食品公司,旗下350座零食飲料廠遍布全球,但各自使用不同的應用程式與未經過標準化的KPI。因為工廠系統分歧且指標計算與呈現方式各異,該公司無法輕易地對比績效、跨廠進行合作以及將改善予以標準化。
這間公司從「格局遠大」起步,並訂立執行數位計畫的明確目標:交付可據以行動的資訊並提升整個企業的產線協調與合作。然而,他們只選定一小部分的若干廠區部署物聯網(IoT)平台,從相對較小處起步。
該IoT平台讓數個系統能依據職位角色,存取經過標準化的指標與資訊。
舉例而言,儘管各廠使用的系統有別,仍可用一致方式計算與呈現出OEE。
此平台讓操作員可由統一的使用者介面(而非多重MES與監管系統)來存取資訊。
結果為何?該公司現擁有協調合作營運所需的可據以行動資訊,在產能上實現了5-8%的成長。目前,他們正要對其餘廠房部署此IoT平台。
打造合作夥伴的生態系統
跨出第一步,並建立邁向成功的明確願景與藍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隨著愈來愈多CPG公司以轉型成果為標的,因而需要來自企業各部門的洞見(例如產量最佳化),這些公司逐漸意識到需要打造合作夥伴的生態系統,才可達成目標。
但想必眾所周知,現今的生態系統非常複雜且變遷快速。每天都有新公司進入市場,主張其擁有智慧製造與聯網營運所需的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
組織與技術當中有些會存活下來,也發展得可圈可點。但也有些則被淘汰。
既然如此,要如何在發展的過程中減低風險?我們建議公司應與兼具主題領域專業和技術可支援數位轉型的產業領導者合作。
選出一小部分業界領先的公司,這些公司應對OT領域和IT領域皆有掌握,也明瞭如何運用OT/IT融合。更理想的是,選出已有策略夥伴關係和工作模式的公司,可協助將您的風險降至最低。
點選了解洛克威爾自動化如何與其他互補的組織合作,建立起可將數位轉型過程簡化的生態系統。同時,也幫助客戶採行策略化、成果導向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