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我發現自己有個專案需要1000個扣環。我做了一堆線圈,再拿出一副手持鐵絲剪,開始從線圈上剪出扣環,一次兩到三個扣環。這樣做迅速又容易,我幾乎立刻就能動工。我自己感到很開心,至少暫時是如此。過了一會後,我的手開始抽筋,鐵絲剪開始卡住,整個作業流程變得很慢。
過了一陣子我受夠了,並想到我應該投資一台扣環切割機。我做了研究並找到最符合需求的一台,等著機器抵達,然後完成組裝,過了幾分鐘後,我得到1000個扣環。此外,我還發現意想不到的優點,那就是切口比較乾淨平整,這能提升成品的品質。
為可擴增性挑選正確的工具
那麼我的扣環切割機與工業物聯網(IIoT)有什麼關係?這個嘛,我的想法是如果你有使用案例想要有效應用在您的整個企業中,IIoT可以是這項工作的正確工具。你或許能使用現有工具即可,你也能快速建置項目;然而很有可能當你準備擴增時,很快將會遇到阻礙。
IIoT包含在建置須擴增項目時的眾多關鍵能力:
- 連線能力–與任何類型的資料來源或檔案系統互動
- 安全性–安全且靈活的認證與授權選項,以便符合個人要求
- 資料模型–新增共用資訊模型,以便與資料建立關聯與情境
- 視覺效果–提供直覺性與互動性儀表板,以便呈現資訊
- 協作–對資料中的模式給予反應,並新增自動化工作流程
- 可存取性–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格式控管可見性與可存取性,並分配給正確的人員
舉例來說,你想要比較整個生產線、據點甚至地理區域上機器的可用性。你能為一個據點建置一個解決方案;然而,並不保證這能輕易在另一個據點推出。原因是?這個嘛,因為每個廠區無可避免地存在差異。我們都知道,如同指紋與雪花,沒有兩個據點會是一樣的。此外,極有可能是因為每台機器都有其可擴充性與自訂彈性,造成無法輕易推出。
建置共用資訊模型
另一種方法是制訂高階KPI (目前機器狀態、總體可用性、平均可用性、錯誤次數等等),然後使用這些數據去建置可適用於所有機器的共用資訊模型,不論機器或廠區差異為何。這樣你就能針對共用資訊模型,而非單一機器或一組機器建置KPI計算、儀表板與報告。
透過創造抽離層(abstraction layer),將實際硬體與解決方案分開,你就能快速應用到所有據點。有了這樣的架構,你能建置完全符合個人需求的解決方案,不論是小型的、專屬單一廠區的使用案例或必須推出至整個企業的。
最後的結果是,我的專案需要另外一批10,000個扣環,我能告訴你我很慶幸我直接忽略手持鐵絲剪,並且投資適合這個工作的正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