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數位轉型的起點通常要披荊斬棘。若要驅動真實的事業價值,從價值驗證的活動轉變為擴大規模,借鏡他人是可取之道。
洛克威爾自動化身兼製造商與數位轉型服務供應商,樂於分享我們聚焦於工廠資源最佳化改良的數位啟動計畫經驗。
本文將娓娓道來我們最近在其中一間自有工廠的數位啟動計畫,包括從中獲取的五大關鍵知識。我們期盼透過經驗的傳遞,帶領您的數位轉型旅程創造價值與擴大規模。
專案簡介
洛克威爾自動化提供的技術領先業界,俾利客戶實現程序自動化與數位轉型。洛克威爾自動化製造營運據點廣設全球18間工廠,由我們的內部專家管理,素以優異的產品品質聞名。
此一先驅專案源自於更大規模的智慧聯網營運(SCO)啟動計畫,聚焦於印刷電路板裝配(PCBA)廠內備料區的資源最佳化。此全球多年期SCO轉型啟動計畫,目標鎖定在整體製造與供應鏈網絡的數位化。
創始行動是在全球部署我們的倉儲管理、企業資源規劃(ERP),以及以核心事業程序為關注焦點的製造執行系統(MES)。接續而來是推動物聯網(IoT)平台與應用進階分析技術,專注於其他更高價值的機會。此專案目的係為解決備料程序相伴而生的特定挑戰。
挑戰
洛克威爾自動化位於亞太商務中心的新加坡製造中心,每一個月生產製造超過1200 SKU,以及平均量產400,000件智慧型硬體,包括PCBA與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PLC)。由於換線/換模之間各生產工單僅運作數小時,此少量多樣的離散化製造模型帶來各種不同的營運挑戰,我們面臨著與客戶相同的難題。
下列為本專案欲解決的兩大挑戰。
挑戰1:人員效率不彰
生產規劃團隊通常會預排2-3天份量的工單,確保妥善配置人力與準備材料。工廠的每日現場走動管理期間,管理階層常對著工廠堆積的大量備料提出質疑。「你們知道這些套組的生命週期多長?要怎麼樣追蹤每一個環節?」這些問題往往沒有具體的答案。
更深入的研究顯示,操作人員多備料只是為了讓製造產線不致空轉。以往有至少18-24小時份量的材料在製造產線旁等候,但理論上只要6個小時的份量就綽綽有餘。
此外也引發了操作人員因多備料而使工作量分配發生問題,因為必要時重新部署至其他站點的人力空間大幅受限。
整體而言,不夠精準到位的備料策略導致不必要的加班與機會成本。由於空間受到侷限,也產生絆倒的危險、行走通道障礙物,以及材料擺放位置錯誤等問題。
挑戰2:工單與換線/換模延遲
營運團隊為了要管理此備料過程,一開始會配置一個傳統磁吸白板供操作人員了解狀況、聽取匯報與手動移位工單牌卡來追蹤進度。此過程具備主觀性且耗工費時,每件套組耗費在無附加價值追蹤活動上的時間多達20分鐘(約為平均備料時間的22%)。
當溝通失誤與工單牌卡位置錯置時,會導致15-30分鐘的換線/換模延遲,這是因為操作人員必須親自反覆向多方確認,以確保材料就緒且順序無誤。上述種種挑戰加總起來,便使得換線/換模時間延長以及輸出損耗,這對於欲追求高產能運作的任何製造商都非常不利。
解決方案與結果
針對這些挑戰難題,洛克威爾自動化集結跨職能的技術、營運與設計專業人才團隊,運用數位化策略和科技來解決問題。
此團隊採取敏捷方案縮短推行過程可將價值實現的時程。這項方法讓我們更快明辨需求,接著在工廠開發、測試與部署對應該需求的功能。
藉由將SAP、FactoryTalk® ProductionCentre® MES與第三方OEM Oracle資料庫的多重資料來源加以資訊整合至統一平台,PTC ThingWorx工業物聯網(IIoT)平台之部署賦予操作人員即時化追蹤和操作指示,帶來更良好的能見度。
該團隊以此IIoT平台內建的智慧聯網排程主控台取代手動磁吸式白板。工廠操作人員因而可從更高的視野俯瞰生產計畫、工單管線、材料供應度與備料狀態。此外,其也與條碼掃描整合以追蹤實體商品的流向。
主控台也彙整並內嵌事業規則,材料整備小組可輕鬆掌握指示內容,排除溢量交貨的情況。操作人員可藉由穿戴式裝置,遠端取得工單資訊與備料議程。如此將使操作人員握有充足資訊,知悉何時要停止材料交付、何時可預備換線/換模,以及何時部署至其他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