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欄 | 智慧製造

自動化邁向自主性:工業營運的未來

分享:

LinkedInLinkedIn
XX
FacebookFacebook
PrintPrint
EmailEmail
Abstract red wave lines texture background
Creating 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operations

放眼全球,世界各地的製造商正以自主性營運為目標努力。自主性製造在人工智慧(AI)、機器人與物聯網(IoT)飛快進展,為事業體帶來效率提升,使複雜環境中營運的企業擁有更高彈性和適應能力。

務須謹記的是,自主製造不是一個橫空出世的新概念,而是既有觀念的進展。

洛克威爾自動化執行長Blake Moret 在剛舉行的2024年自動化博覽會中,特別強調所謂自主製造,即是在現有工作流程「加入自主性的新要素」,利用AI將可學習的各系統就緒,整合至現有工作流程以提高附加價值。

舉例而言,產線中品管系統可在生產過程中偵測並解決問題,避免了所費不貲的批次重工。AI引擎也能即時優化程序,縮短停機時間之外也確保營運不中斷,往往不需要人力介入排除。

技術長Cyril Perducat 也呼應這個觀點,闡明AI與整合機器人及軟體定義自動化之間的融合,係為「業界獨有的轉捩點」,實情亦是如此。

賦予廠區實體機器擁有AI能力,搭載軟體敏捷性和彈性,藉以執行自動化任務與完成即時性變更,可解除人員多餘負載而承接監管角色,進而探索其他激發產能的新機會。

自主製造係有關於人員如何採取有別以往的工作方式,學習如何運用AI及自動化以提升工作效能。擁有數據分析、成果預測以及環境轉變時迅捷調整的能力,將建立起由轉向成為優勢的事業體。藉由這些能力,製造商更能改良程序及營運效率,同時解決尋覓及留任技術性勞力的挑戰。 

迎向製造業新世代

最新一期智慧製造現況報告中,將近所有探討的製造商對象都表示,他們採用像是協作機器人(cobot)、自主移動機器人(AMR)以及自動導引車(AGV)等智慧製造技術來強化生產勞動力。新興技術如AI和穿戴式技術等,在資金投注的領域上也名列前茅。

據此,可想而知製造商對於探索這些解決方案具備雄心壯志。最新科技進展讓這類技術更容易整合進工作流程,成為驅動力促進更高效率與有利影響。

洛克威爾自動化未來數年聚焦的主要領域,將是生產設計、控制與物流。OTTO 是我們的自主性材料移運解決方案,已將生產物流轉型成具靈活彈性的自主性營運。全球包裝領導廠商Mauser Packaging Solutions 在兩個OTTO AMR的助力下,將生產量能拉升達600%,並且重新將三名人員指派至更有附加價值的角色。我們也計畫將邊緣和雲端技術進一步提升,藉此可將邊緣作為雲端資訊的資料仲介,成為兩者間更富有彈性復原能力的橋樑。

An OTTO 1500 autonomous mobile robot moving a pallet of goods in a packaging facility.

在設計領域上,諸如Emulate3D 等數位分身軟體協助製造商在打造並全面實施以前,先行模擬營運。這麼做讓團隊預先識別出阻礙或瑕疵,以提前除錯,節省下寶貴的時間與資源。舉例而言,廣運機械 利用Emulate3D揪出了產線與機器設計層面的潛在問題。團隊因而更能放心在實務上推動解決方案,使效率和整體精準度都有所提升。另外如ECM Technologies - Industrial Furnaces,也透過虛擬調試、生產量能模擬與工業示範,有效縮短調試時間達50%。

FactoryTalk DataMosaix 等軟體可匯集孤立數據,進而識別解讀,以利用於根源分析或預測分析。例如像是交付程序自動化系統的inControl Systems Limited 等公司,得以運用FactoryTalk DataMosaix將數位解決方案交付客戶及新專業交付的速度提升。

製造商採用FactoryTalk Analytics VisionAI,能夠以專用且預先訓練的AI模型做先進瑕疵偵測,即便最細微罕見的異常可能性都無所遁形。值得一提的是採取無程式碼方式實施,即使對於程式碼經驗粗淺或甚至無此經驗的使用者,都可便於操作使用。

這些僅是工業自主性和軟體定義營運已發展中的局部樣態,而非全貌。

自主製造的目標不僅朝向效率和事業盈利。而是利用科技精進智慧來協助人類,打造更具彈性復原力、敏捷度更佳且永續經營的工作環境。

此文章原文發表於 Scott Wooldridge的LinkedIn上。

Scott Wooldridge
Scott Wooldridge
President, Asia Pacific, Rockwell Automation
Scott Wooldridge is president for Asia Pacific. Scott leads the execution of the company's strategy to bring the Connected Enterprise to life, combining our technology and domain expertise to deliver positive business outcomes for our customers. Scott works with his regional leadership team to implement the Asia Pacific growth initiatives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plans to meet our long-term objectives.
聯絡方式:
主題: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dustrial Automation & Control Smart Manufacturing
訂閱Rockwell Automation

訂閱Rockwell Automation,並直接於收件匣接收最新的新聞與資訊。

立即訂閱
為您推薦
Loading
最新消息與新知
最新消息與新知
文章
文章
最新消息與新知
洛克威爾自動化的最新消息和最新活動。
瀏覽生命科學製造的未來
瀏覽生命科學製造的未來
文章
文章
瀏覽生命科學製造的未來
與亞太地區生命科學產業顧問Ankit Jain的對話。
亞太地區的生物科技生態系統
亞太地區的生物科技生態系統
文章
文章
亞太地區的生物科技生態系統
透過接納自動化的轉型潛力,亞太地區大步邁向成為全球生物科技樞紐。
  1.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Rockwell Automation 首頁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2.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公司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3.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最新消息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4.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部落格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5.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自動化邁向自主性:工業營運的未來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請更新您的 cookie 設定以繼續.
此功能需要 cookie 來改善您的體驗。請更新您的設定以允許這些 cookie:
  • 社群媒體Cookie
  • 功能Cookie
  • 性能Cookie
  • 行銷Cookie
  • 全部Cookie
您可以隨時更新您的設定。想了解更多訊息,請參閱我們的 隱私政策
CloseClose